直流高压发生器采用了高频倍压电路,应用了先进的PWM高频脉宽调制技术,闭环调整,采用了电压大反馈,使电压稳定度大幅度提高。使用性能大功率IGBT器件及驱动技术,并根据电磁兼容性理论,采用特殊屏蔽、隔离和接地等措施。使直流高压发生器实现了高品质、便携式,并能承受额定电压放电而不损坏。具有输出功率大、体积小的特点,有可靠的过压、过流及零位合闸保护功能,带0.75倍电压切换功能。用了新技术、新材料和新器件,具有输出功率大、体积小、重量轻的特点,有可靠的过压、过流及零位合闸保护功能,带0.75倍电压锁存功能,并配有时间继电器,能在试验中设置定时声讯报警。整个仪器便于携带,操作方便,安全可靠。
一、参数陷阱:别被 “纸面数据" 误导
电压电流虚标:部分厂商标注的 “额定电压" 是瞬时峰值,而非持续输出值。采购时需要求提供连续输出测试报告,确认在额定负载下能稳定运行规定时间(如 30 分钟)。
纹波系数造假:纹波系数直接影响测试精度,劣质产品会隐瞒真实数据。应明确要求纹波系数≤0.5%(精密测试需≤0.1%),并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证明。
过载能力夸大:宣称 “可过载 200% 运行" 的产品,可能未说明过载时间仅几秒,且会损伤核心部件。需约定过载保护的具体触发条件和响应时间。
二、资质陷阱:缺一不可的 “安全通行证"
无核心认证:必须要求产品具备国家强制性认证(如 CCC 认证) 和行业专项认证(如电力行业的 DL/T 标准认证)。无认证产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,且无法通过企业内部验收。
资质文件伪造:部分厂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是 PS 或过期文件。可通过报告上的检测机构或电话,核实报告编号的真实性和有效期。
生产资质缺失:确认供应商具备高压电器生产许可证,而非仅为贸易公司。无生产资质的供应商无法提供后续的维修和零部件更换服务。
三、配置陷阱:看似 “高配" 实则 “减配"
核心部件缩水:高压模块、整流桥、滤波电容等核心部件是成本关键。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核心部件的品牌(如采用西门子、ABB 等品牌)和型号,避免厂商用国产劣质部件替代。
保护功能不全:缺少过压、过流、过温、短路保护中的任意一项,都可能导致设备烧毁或测试事故。采购时需逐项确认保护功能,并要求现场演示触发保护时的响应速度。
控制软件简陋:劣质产品的控制软件功能单一,且存在数据存储丢失、无法与电脑联机等问题。需要求演示软件的操作流程,确认具备数据自动记录、曲线生成、报表导出等实用功能。
四、服务陷阱:售后 “承诺" 变 “空头支票"
保修期模糊:避免接受 “保修一年" 的笼统承诺,需明确核心部件(如高压模块)保修期≥3 年,整机保修期≥1 年,且包含免费上门维修服务。
技术支持缺失:直流高压发生器需专业人员安装调试,部分厂商售后仅提供电话指导,不派人上门。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免费现场安装调试和操作培训,且明确响应时间(如 24 小时内到场)。
维修成本陷阱:部分厂商低价售机,后续维修时收取高额零部件费用。需在合同中约定常用零部件的单价和供应周期,避免后期被 “宰"。
五、选型陷阱:不匹配实际需求的 “浪费"
盲目追求高参数:根据测试对象(如电缆、避雷器、电容器)的额定电压,选择比测试电压高 1.2-1.5 倍的发生器即可。过高参数会增加采购成本,且日常使用中性能无法充分发挥。
忽略使用场景:户外测试需选择IP54 及以上防护等级、带防雨设计的机型;实验室精密测试则需侧重纹波系数和稳定性。不匹配场景的设备会缩短使用寿命。
上一篇 : 交直流阻容分压器采购避坑指南
下一篇 : 多倍频感应耐压测试仪采购避坑指南